十八大以来,学院党总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立足新增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学院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和途径,精心打造两项标志性成果,即以党员示范引领的两支先锋队:“机械工程”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创新先锋团队和“学科竞赛”协同创新先锋团队。
一、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和组织力量,精心打造“机械工程”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创新先锋团队
1、党总支精心谋划指导组建团队,党员领导干部勇挑责任重担。“机械工程”于2018年10月成功获批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该团队成员共有31人,其中中共党员26名,占团队成员总人数的83.87%,该团队4个方向带头人均为中共党员,由联系校领导、学校党委书记谷正气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绿色与数字设计制造”学科方向带头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吴晓教授担任“复杂机电设备动力学分析与应用”学科方向带头人,学院党总支纪检委员、副院长罗佑新教授担任“现代机构学与机械传动”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骨干8人中有6名是党员,占75%。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广西“八桂学者”、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面上项目评审专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副组长的团队负责人及专职31人(高职称比77.4 %、博士比58.1%)、客座专家13人的团队。
2、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该学科建设中,学校领导担任学科带头人,学院80%以上的党员骨干主动参与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2017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学校转型试点专业,已形成“绿色与数字设计制造、现代机构学与机械传动、复杂机电设备动力学分析与应用、机电控制”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已凝练出4个方向。该创新团队共获授权发明专利88件、实用新型110件,制订行业标准4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自然科学奖3项。在汽车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制造、机械工程灰色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结构构件动静态变形计算理论研究及应用、双模量弹性理论、机电系统控制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奖励6项。研发的全液压露天钻车系列新产品10多种,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和省级新产品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HZCLY115全液压露天凿岩钻车2012年获湖南省首台套,2013获国家重点新产品。
二、发挥师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精心打造“学科竞赛协同创新团队”
学院多次召开党总支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建立起了党员教师示范引领,精心指导,师生协同融合,精心打造学科竞赛协同创新团队(团队拥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工程师1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人,博士4人,硕士15人)。团队24名专职教师中,有党员19名,占团队总人数的79.20%。由于“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团结合作,在科学研究,特别是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团队认真组建机电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以及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等学科竞赛,自2013年以来,该团队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88项。学生党员彭智婷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王鹏获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易震获第16届全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夏令旗获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机械创设计大赛一等奖,杨智文、张映乐分别获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设计大赛一等奖,李文涛、易震分别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王天赐获得第二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19项省级以上奖项中有党员学生(主要项目负责人)有106人,占获奖项目总数的89.1%,获奖项目党员指导老师102人次,占项目总数的85.71%。
团队在认真指导学科竞赛的同时,2013年来完成或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5项,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公开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00多篇。指导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申报,共获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0余项,已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5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1项。